分类目录归档:生活感觸-Life

小感动,大道理!

在浴室里洗澡,忘记拿干毛巾。平时,我会大声对妻子说:“哎,帮我拿一下干毛巾。”现在,妻子不在家,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穿着湿裤从卫生间出来到卧室去翻干爽的毛巾。 有一部电影,己忘了片名。一个孩子在卫生间洗澡,突然间水浇到了脸上,睁不开眼,他扶着墙壁,大叫:“妈妈,毛巾。” 继而,男孩子呆在那里。他无声地哭了。 他的母亲不久前刚刚去世。以前,他就是这样习惯性地唤妈妈的。 我们需要一个人,一个很亲密能够在浴室里为你递上毛巾、衣裤的人。你小的时候是父母,长大了是你的爱人。 我们需要一个人,在自己心神疲惫的时候随叫随到,任凭自己发泄情绪而不会生气。 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很多。一辈子只能遇上一位,或者终老也不会遇上。 珍惜眼前人,朋友们,七夕快乐! (转自豆瓣)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亏本小姐的福气生活!

(图片:NANKING) 有人曾说,女人到了28岁,才知道自己真真正正想嫁什么人。如今我却是觉得,女人到了25岁,才明白点眉目自己适合做什么事。 过去的25年,我常年蚀本。所以如今我有点明白了,我大概是此生不太擅长做生意。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任何一人和我打交道,从来别人都有得赚。因为我这个人,一不看重钱,二不吝啬时间,最怕的事情就是亏待了别人。邻居若是送我几个土鸡蛋,我大概会把老父亲从西班牙带来的红酒回赠给别人,因为觉得回点小东西不好意思。以往办公室里的同事,常年都是拿着我的护手霜和香水在用,我也从来不好意思把那些脂粉藏着掖着。最让人觉得叹气的是,在钱这件事情上,我永远都是退缩的那一个。一不懂得讲价,买的东西永远会比别人贵;二很好糊弄,若是买来的东西有点儿瑕疵我也万万不会想到要去退货,总是自己凑活凑活就行了。 所以,过去的25年来,这些点滴事件构成了我凑合的人生,也构筑了我这个亏本小姐。直到今天,我还干了一件亏本的事情。以前租住的单身公寓的房东先生,本来要退我2500元的押金,因为说人一直在深圳无暇顾及,便也拖到今天再来结算。结果中介说我以前睡的那张床如今有些摇晃,床垫下的横梁断了一根,其实此事我是知道的。那张床本来就是从淘宝上购来的纤细产品,我第一天睡上去的时候就担心它哪天会塌掉,结果睡了一年多,维持到如今这个局面,已经算是很好了。 虽然知道来龙去脉,并不完全是我的问题,但我实在是懒得与之计较,于是主动提出你抽走500元算了,若是修,也足够了;若是买,500块也足够从四方坪的二手家具淘来一张给女孩子睡的单人木床了。房东痛快答应,退了我2000元以后中介给忙乎去了,从此各走各路,各发各财,生活翻开新的一页,我不必为了那500元吵得鸡飞狗跳睡不着觉。 所以常年有人说我就是个赔钱货,没错的。也许会有人说,那是你付得起。我想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大众也绝对见过比我富裕但是一毛不拔的人。我并非说那种人有错,而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的活法,斤斤计较的人适合去做一些商场人士,而我,绝对做不了那个斤斤计较的角色。 我想我在乎的,其实是生活的进度。 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因为邻居的孩子弄坏了我新买的玩具,缠着要她赔我。可那时候哪个大人会有闲心理会孩子们的这些事情。那几天,我心惊胆战,不断哭闹,每天看到她就会扑上去找她的麻烦。结果那个小女孩儿哪里有钱来赔我的玩具,两个女孩只好每天分头吵闹,不得安宁。终于我的妈妈受不了了,对我说:放过她吧,只是一个玩具。忘了这件事,明天我带你去外婆家里玩。 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事过这么多年以后再想起来,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生活态度。放过今天,尽早的踏入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等着你。如果这五百元钱,我若是非要计较只归我赔偿多少,对方的责任是多少,接下来的三四天,我大概都不得安宁。但是,我若是痛快接受了那两千元,这件事情瞬间翻过了一页,我可以舒舒服服去给我的小房子买空调了,不必再分心牵挂,或是气愤不已,或是劳心费神。 这是生活的态度,大概也就是这样成全了我恋爱的态度。过去的失败恋情里,我也是吃亏的那一个。我曾经在热恋期拿自己的生活费给根本不值得的一个人还过万元信用卡。我也曾经把一部几千块的相机掉在了某个人的家里。但是分手之后,我都没有回头去拿,更是换了号码,永不相见。我那时候大概还懵懂,但是我清清楚楚知道无论怎么,不要因为很小的事情回头去过自己的人生。如果从一个男人身边走掉,那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不必留恋,也不必遗憾,更不必觉得吃了亏就死活不想走想把什么东西讨回来——其实,最耽误的,是自己。 因为比吃亏更吃亏的,大概是人生的停滞。 所以,事到如今,我都没有后悔那个失去的玩具。因为不计较,早些忘掉,所以有时间去拿到了更多的玩具。我也不后悔那万元生活费,更不用说那部相机。其实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千七百元的月薪。但我若是去讨得这些身外之物,大概连自己的人生也一并纠缠在了那里。人生最重要的也许真的是进度,进度代表了你是否能在和别人同样的岁数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只顾得悔恨,抓住了岁月里那些碎掉的玩具。我的确失去了很多本不应该失去的财富,但是如今,我倒也过得安乐闲适,衣食无忧。并未因为那些失掉的东西,就缺衣少食。在我付得起的时候,我愿意多付一些,来换取安宁。 我谨以此篇,来悼念过去我失掉了的很多财富,也安慰我这一颗吃亏的心。告诉它总会有什么来弥补的。也许吃亏真的是福气,但是改不掉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幸福也靠这么点儿福气和运气。 (转自豆瓣)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成熟是件残忍的事,但它绝不可耻。

成熟到底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杨澜在接受瑞丽“关于11年间的坚守与改变”时被问到这个问题。她如此回答:“成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不需要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过于老成,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到了五十岁还被认为是幼稚的,恐怕也说明这个学习的过程有点慢。”如果成熟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能够有比较明智的选择,当然是个褒义词。 这是杨澜。走到如她这个位置上的女人总会有更加大气一些的回答,更为笼统亦更为经典。对于成熟二字,平凡如你我也有太多的话可以说,谁人不是从失恋了只会哭那个过程里走过来的呢?从十七八岁初涉人世,到表情开始淡然的熟女,我们谈过恋爱,也曾甩过人,虽然没有美貌与智慧并存。但也平安长大,顺利成熟。不得不说,爱情果然是让一个女人的催熟良药。 在成熟这件事上,社会对男人比对女人宽容太多。说起成熟的男子,总是鬓有浅霜笑容淡定的形象,一颗钢铁之心跨过了商海沉浮或是冷暖变迁,他们头顶的成熟二字顶着金灿灿的光芒。无论是清醒,或是心机,或是理性,让男人的成熟显得异常地充实与饱满。 女人呢?或许是抛弃了清汤挂面的形象,变成一个职场上的金刚芭比;或许是耍了不少手段心机,才荣登《逆转女王》里头韩常务的那个后妈形象。女人似乎更需要舍旧而存新,需要彻头彻尾地就那样丢失了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方可换得一颗百毒不侵的心。可以这样说,离成熟越近,男人获得越多,而女人抛弃更多。 在岁月变迁里,熟女们舍弃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她不再是一条浅而见底的小溪,变成一汪心存秘密的湖水。她必须压抑办公室里萌生的暧昧,开车时遭遇碰瓷要提高反敲诈的嗓门,她面对追求你不再那么快把它划分成爱。她也会不断地否定自我,否定自己做的事,否定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直到她的心脏能够自然免疫后,生出一种叫做勇气与自信的意识来。 最惨淡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她对这个世界从此没有那么好奇。很多人以为这是淡漠。就如同我在二十岁时,认为三十岁的女人生活比胸部更干瘪。走到如今,我却慢慢开始读懂那些表情。这个世界有太多事情值得深思与推敲,眼见不为实,耳听也为虚。她们只是在藏起一些表情,憧憬一些浮华之下的真理。她们的人生开始变得不再平面而是立体,让你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最近,在无数人用可耻或是孤独来形容成熟这个词时,我仔细而认真地思考并反省了自身,是不是真的因为成熟变得那样的可耻,或是淡漠?其实,对我自己而言,我是真真的喜欢现在这个成熟的自己,虽然我也怀念那一份单纯的劲头。 有人说,还是怀念啊,还是羡慕啊。羡慕四十岁还可以远走他乡任意恋爱,羡慕八十岁还可以重头再来寻找自我。这些都没有错,一个女人的最大魅力便是永存那颗少女之心,为自己的爱情痛哭,为别人的爱情感动,活得那么活色生香,永远不会显得比年龄更成熟。但无论你觉得成熟可耻或是光荣,它总有一天会来到。那年,如果能够可耻地顺利做一个熟女,总好过做一个四十岁还显幼稚的老少女。只因这个世界上女人最难战胜的不是爱,而是时光。 如果谁说某女人有那份自信,自认为活到八十岁还能如十八岁少女般演绎私奔的故事,四十岁还在把犯贱当真爱,把折腾当精彩,那么烦请三百六十度都要活得精彩,或者干脆活成一个传奇人物让万千女性崇拜,不然还不如老实点做个平凡的成熟女子——只因若选了成熟就得有个端庄的样子,选了鲜活也要浪荡得有个风格,最怕哪个派别都没到家,还教坏大把小女生,错把狼藉人生当追求自我。 其实,你以为八十岁淡淡表情的女人就没有热忱与好奇么?错,只是因为无缘进入她的世界,她不会给外人看那颗依旧鲜活的赤子心。女人的心不论什么年纪,绝对是变形金刚里诺基亚的手机,只要电一下,立刻变成霸天虎。 太多人教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女性,朝奉所谓的辉煌人生,却少有人教大把坊间女子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平凡女性,去认可自己的每一次与成熟有关的转变。成熟女子绝对不是个没有灵魂的木乃伊,没有感情的冰美人,她的斑驳内心你不戴个3D眼镜儿根本看不明白。(转自豆瓣)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标签为 , | 留下评论

一个励志的故事!

昨天坐公交,听两个初三毕业的小男生聊中考成绩。交谈梗概如下: A: 你报的哪里? B: 叉叉中。 A: 那你这分稳上,你这分都能报历城二中了。 B: 嗯,我这分稳上。历城二中听说管得比较严。 那么严我可受不了。——你报的实验? A: 我考539,我肯定报实验。我一哥们可牛B了,考561分,济南市第一才考565分,总分570,你说人怎么考的,差不多全是满分。传说中我喜欢的女生(我不喜欢她)考了540分,比我高了1分。我本来以为我得比她高,结果她比我高1分。 B: 你要也考540就好了。 A: 怎么好了? B: 你俩一样分就有戏了。 A: 我不喜欢她。我们只是好朋友。我们一块儿上学一块儿放学,他们就传我喜欢她她喜欢我、我们是一对儿什么的。结果我也不理她了,她也不理我了。我们只是好朋友,我不喜欢她。要说我喜欢的女生也有,考得没我好。 B: 她得很漂亮吧。 A: 还行。 B: 那你追她啊。 A: 她跟我们班长是一对儿。那时候我学习在年级倒数,我跟她说我喜欢她,她说你不配!我感觉我被侮辱了。我就使劲学。我晚上到1点,4点半就起床。结果中考我考了539。她才考529,我们班长考530。我的分年级前50可能进不了,前100肯定没问题。我考过年级第862你知道吗,年级一共900多人,那次我数学24,120满分;英语60多,语文70多,都是120满分,生物不及格,历史不及格。结果中考我比她高。我感觉被她侮辱了。我就是要超过她。 B: 平时考多少都没用,就看最后中考。 A: 就是! 有孩子的家长们,如果你的娃儿学习不理想,纵容他/她早恋吧,而且要追学习最好、心气最傲的那个。情感的挫折才真nm励志啊! (转自豆瓣)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所谓体贴!

读马勒夫人阿尔玛的回忆录。马勒很爱这个美貌的小太太,维也纳第一美女才女(阿尔玛说:他的藏书还没我多)。两人去看歌剧,倚靠着大理石栏杆,马勒怕石头冰着她,就把自己的胳膊伸过去,垫在她手臂下面。老男人的体贴有点滑腻腻的诡异,但天才大音乐家的体贴,那又另当别论。体贴是种十分可怜动人的脾气,搁下自己的意愿,揣摩旁人的肚肠。后来阿尔玛又相与了画家柯柯施卡,也是个不世出的俊俏才子,可惜太疯狂了。他失去她,就让匠人做个跟她一样的、体毛俱全的仿真娃娃同眠同坐。他就不替别人想想,他闹这一出,让已经再嫁的阿尔玛和她丈夫多难受。卖油郎一见美娘扶醉而归,知她半夜必呕,于是怀揣茶壶,默默地等着她酒力发作。更难得是美娘早晨问起的时候,秦重怕她知道露了丑态会羞,于是矢口否认。要这么样,才能独占花魁。 《俊友》。杜洛瓦与阔绰情人马莱尔夫人同游,路遇他从前狎玩过的妓女,被妓指认了。夫人激愤大骂:猪狗不如的下流坯,拿我的钱去同她睡觉,没人性的东西!然而跳下马车要走,还不忘先垫付车钱,哆嗦着手从钱包翻出两个半法郎给车夫,“请把这个混蛋送到某某街去”,因为她知道这下流胚身上没钱,怕他受窘。盛怒之下仍这样体贴,真是好一块羊肉落到狗口里。 《水浒传》里有这么一句,宋江和弟弟避祸在柴进庄上,两兄弟出庄送别武松,送完人往回走了一段,“只见柴大官人骑着马,背后牵着两匹空马来接。”大官人背后一定有夕阳,两边脸颊溅着金光,映进殷切双眼(俗气的想象)。抛家舍业众人中,柴进最让人心疼,火上烹油也似的家业,陆地神仙也似的生涯。有些公子舍财交友,是为了弄一群半清客半奴才簇拥在身边,紧要关头给他鸡鸣狗盗,柴进最难得是热忱熨帖,从心窝子里掏的。上了山混在那起粗胚里做个鸟头领,堪称冰炭共器,哪搭寻个识家。 宋江这货有时也懂体贴人的。头回与李逵吃酒,戴宗不住埋怨黑厮“你好村”,宋江却特地分付酒保,我两个面前放两只盏子,这位大哥面前放个大碗。又猜到他吃鱼吃不痛快,叫酒保切大块羊肉将上来,自替他会钞。憨子最怕人对他好,从此意输心服,便死了也做哥哥身旁小鬼。这种体贴不过兵法之一种,诡道也。 又如袭人。要嫁时揣着必死的心肠,回了家见哥哥办事办得辛劳,若死在哥哥家里,岂不害了哥哥。过了门欲要寻死,又恐害了蒋家。夜间本欲不从,奈何姑爷玉函曲意承顺。两个伺候人的人,前半辈子谋生的本事就是温柔体贴,倒确实能过到一块儿去。 比较可怕的是爱意不能久长,历数从前温存点点,都成如今罪状斑斑,王尔德与波西情浓时,波西患流感卧病,口味刁,不爱吃旅馆里供应的葡萄,老王遂特意买伦敦的葡萄飨之,这些后来都以忿恨哀怨的语气,被写进《自深深处》里。 以及聂政故事。聂政刺侠累后,怕连累姊姊,毁容决眼,破腹出肠而死。姊姊聂荣明白他心意,但不肯领他的心意,不愿因畏殁身之诛,灭贤弟之名,遂抚尸一恸而亡。有些体贴令人下泪。我姥姥死前那天,母亲搂抱着她,让她倚在自己胸脯上,姥姥闭目半晌,轻声说,你放下我吧。母亲说,没事,这样你能舒服一点。她叹气,唉,那你可多累啊。这是她一生最后一句话。(转自豆瓣)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沪宁线

(转自豆瓣) 在不久前,“沪宁线”这个称谓已经被悄然淘汰了。自2007年1月1日起,沪宁铁路并入京沪线,官方命名改为“京沪线沪宁段”。可是或许是漫长的记忆使它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口头。 苏州人对于“去上海”有专门的用词,叫“上来”或者“上去”。当我考进上海音乐学院之后,他们经常打电话来希望能“上来看看”我。可他们往返于苏沪之间,在沪宁线上穿梭的经验依然还没有超越我。 在 初中之前,我每周都到上海上钢琴课,为的是能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考上某个艺术学院的附中。回想起来,我真是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钢琴家,这么一次次艰辛的风雨 来,雨里去的穿梭,其实都是为了满足父亲和老师对我的期待。所以,在之后的抉择中,我终于还是放弃了去一所艺术学院附中,而是回到正常的中学安安分分读书 到高中。然后便是又一次的选择:我还是选择了考音乐学院读一个文科专业(而不是弹钢琴)。于是上海音乐学院便成为可能成为目标的学校,我开始了又一轮地乘 每周当天来回地上课,为艺术考试做准备的历程。 苏沪之间的距离约是90公里,我或许应该很庆幸这一点。因为有太多考音乐学院和各种艺术学院的学生 为了准备提前招生考试,不得不从家乡赶到大城市租下一处房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奔赴于各个课程、辅导班,而往往家长也会一路跟随,放下工作,每天不仅给孩子 买菜、烧饭,还要买颜料画笔,甚至陪着练习视唱练耳。 在他们忙着这些的时候,我正独自在候车大堂,看着或是红色(待检票)或是绿色(已检票)的公 告牌,找到我的候车厅,去等我的火车。过去的火车,有没有空调的绿皮车,有橙色的双层车,也有内部是飞机式座位的,内部特别整洁干净的特快车。在我能记事 的时候,最便宜的苏沪之间火车的票价是7元。那是一班早上6-7点发车的绿皮车,显然也是内燃机车。我记得它是从南京方向开来,停在苏州时车厢依然空空 的,上车后车厢也还整洁,播音放的是当天的频道。在这车上,我曾见过苏沪铁路间最美的场景:初春时节,初升的太阳照射在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上,它们在风中 轻摇,如同金黄色的花浪,这不起眼的花儿汇在一起,释放着怒放的喜悦。只消一眼,便会知晓,这一幕会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这车到上海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不看书,也不在脑子里过当天要上课的内容,只是一路倚靠车窗望着水稻田、绵延的杉树和电线杆。哪怕是夏天,开着窗,这个没有空调的车依然很凉快。 双 层车票价大约是12块钱左右。车上总是很多人,但因为双层车的容量大,每个人还都基本有位子。这往往是我下课后的归途列车。我总爱在这车上做作业和观察别 人。相比绿皮车,这车上的人似乎都是普通市民。很多人利用周末到上海进货,于是便能看到黑色塑料袋装着的庞大货物被放在拖车上,又不知将在沪宁线的哪一站 被这瘦弱的女人抬下,不久后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橱窗里。 在大学期间,我终于能开始享受到脱离父母,独立思考和处理一些个人问题的空间,于是 便很少回家了。在此期间,有了动车,后来又有了高铁。慢慢地,高铁取代了过去其他所有10-15分钟一班的,沪宁线间的车次。于是,当我再一次地开始频繁 往返于苏沪的时候,绿皮车和双层车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T车、K车,但基本都是从上海发车到阜阳、黄山甚至哈尔滨(或是与之相反方向)的长途车,经 停苏州,票价大致都是15元,从苏沪间运行的时间一般都为1小时。这些车依然带有当年绿皮车那金属锈掉混杂着排泄物的一股酸臭味。在一些比较拥挤时段的火 车一进火车便能看到从天花板一直对到地下的麻袋装行李,车座之间地板上些斜躺着母亲和孩子,行至中途,孩子的奶奶把起小孩,对着地板便直接撒了泡尿。有一 次我穿长裙坐在靠近走道的座位,推车的大叔“诶,让一让!”的话音刚落,我的裙子便被他的推车撕开了一条再也无法用针线缝补的大裂痕。 坐在这车上总能让我感到生活的气息:左邻在说教育改革问题:说是过50年,中国要取消高考了!右邻则在讨论不出10年20年中国一定会完蛋。他们倒并不对这些问题感到期待、恐惧,而是高谈阔论,激情昂扬,似乎自己就是其他听众的领袖。 有 时我会很惊讶于自己的发现:一张差价25块钱的火车票,竟能把人的阶层划分得如此清晰明了。在很难买到的T车、K车上,我们能看到游弋于大城市和自己家乡 之间的流动人口,而在苏沪票价为40元的高铁车厢里,侃侃谈着上星期坐的欧洲之星的上海中年男人和那些睡成一排的白领,则是另一类的“工作流动人口”。他 们大多已经十分倦怠,如果有一组人同行,那经常会是同事结伴而行。他们聊的是在哪里买东西、K歌、吃饭之类的问题。这些或许是中国目前的栋梁的白领们,似 乎并不关心中国会不会完蛋这个问题。 工作关系,我曾以极高的频率乘坐高铁。早上乘高铁离开苏州到上海上班,晚上下班后乘高铁回到苏州休息,周一至 周五,天天如此,因为多年的租房经验让我感到在上海找一个合适的住处实在是太困难的事情。现在苏沪线沿途不再有什么美丽到让我想一路观赏的风景,当高铁以 近3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疾驰,半小时便回到苏州的时候,我瞬间感到自己从一个高度紧绷的个性转化成更松弛、温和的个性了。高铁的干净、舒适实在是一天忙 碌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的抚慰。我会在不同的城市中迅速转化和分离着自己的情绪。 有时我依然能清晰地想起刚开始坐火车时候,上海到苏州有时 要走4个钟头,车子缓慢地摇晃,车轮和铁轨发出“咔咔,咔咔”的声音,让我不由得哼起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因为它们的节拍往往吻合。慢慢地,夕 阳西下,若是从南京回到上海,便能看见山间的白雾,与金红交织的晚霞一道,慢慢被黑色的夜色渗透,然后,慢慢地,一节节的车厢拖着我们,停靠每一个温暖的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我们太太的客厅》(冰心奶奶讽刺林徽因)这才叫高端黑,现在的人真是弱爆了!

左:冰心  右:林徽因 我们太太的客厅 by冰心 据说冰心发表以后,林徽因托人送给她一瓶山西陈醋 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所谓太太的客厅,当然指着我们的先生也有他的客厅,不过客人们少在那里聚会,从略。 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 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纱帘子。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关着一只玲珑跳唱的金丝雀。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鲛觚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窗下放着一个小小书桌,桌前一张转椅,桌上一大片厚玻璃,罩着一张我们太太自己画的花鸟。此外桌上就是一只大墨碗,白磁笔筒插着几管笔,旁边放着几卷白纸。 墙上疏疏落落的挂着几个镜框子,大多数的倒都是我们太太自己的画像和照片。无疑的,我们的太太是当时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岁时候尤其嫩艳!相片中就有几张是青春时代的留痕。有一张正对着沙发,客人一坐下就会对着凝睇的,活人一般大小,几乎盖满半壁,是我们的太太,斜坐在层阶之上,回眸含笑,阶旁横伸出一大枝桃花,鬓云,眼波,巾痕,衣褶,无一处不表现出处女的娇情。我们的太太说,这是由一张六寸的小影放大的,那时她还是个中学生。书架子上立着一个法国雕刻家替我们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着身子,微侧着头。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书架旁边还有我们的太太同她小女儿的一张画像,四只大小的玉臂互相抱着颈项,一样的笑靥,一样的眼神,也会使人想起一幅欧洲名画。此外还有戏装的,新娘装的种种照片,都是太太一个人的——我们的太太是很少同先生一块儿照相,至少是我们没有看见。我们的先生自然不能同太太摆在一起,他在客人的眼中,至少是猥琐,是市俗。谁能看见我们的太太不叹一口惊慕的气,谁又能看见我们的先生,不抽一口厌烦的气? 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上面整齐的排着精装的小本外国诗文集。有一套黄皮金字的,远看以为定是莎翁全集;近看却是汤姆司·哈代。我们的太太嗤的一声笑了,说:“莎士比亚,这个旧人,谁耐烦看那些个!”问的人脸红了。旁边几本是E.E.Cummings的诗,和Aldous Huxley的小说,问的人简直没有听见过这几个名字,也不敢再往下看。 南边是法国式长窗,上下紧绷着淡黄纱帘。——纱外隐约看见小院中一棵新吐绿芽的垂场柳,柳丝垂满院中。树下围着几块山石,石缝里长着些小花,正在含苞。窗前一张圆花青双丝葛蒙着的大沙发,后面立着一盏黄绸带穗的大灯。旁边一个红木架子支的大铜盘,盘上摆着茶具。盘侧还有一个尖塔似的小架子,上下大小的盘子,盛着各色的细点。 地上是“皇宫花园”式的繁花细叶的毯子。中间放着一个很矮的大圆桌,桌上供着一大碗枝叶横斜的黄寿丹。四围搁着三四只小凳子,六七个软垫子,是预备给这些艺术家诗人坐卧的。 我们的太太从门外翩然的进来了,脚尖点地时是那般轻,右手还忙着扣领下的衣纽。她身上穿的是浅绿色素绉绸的长夹衣,沿着三道一分半宽的墨绿色缎边,翡翠扣子,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麂皮高跟鞋。头发从额中软软的分开,半掩着耳轮,轻轻的拢到颈后,挽着一个椎结。衣袖很短,臂光莹然。右臂上抹着一只翡翠镯子,左手无名指上重叠的戴着一只钻戒,一只绿玉戒指。脸上是午睡乍醒的完满欣悦的神情,眼波欲滴,只是年光已在她眼圈边画上一道淡淡的黑圈,双颊褪红,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肢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我们的太太四下里看着,口里唤着Daisy,外面便走进一个十七八的丫头,浓眉大眼的,面色倒很白,双颊也很红润——客人们谈话里也短不了提到我们的Daisy。当客厅中大家闭目凝神的舒适的坐着,听着诗人们诵着长诗的时候,Daisy从外面轻轻的进来,黑皮高跟鞋,黑丝袜子,身上是黑绸子衣裙,硬白的领和袖,前襟系着雪白的围裙,剪的崭齐的又黑又厚的头发,低眉垂目的,捧进一炉香,或是一只药碗,轻轻的放在桌上,或是倚着椅背,俯在太太耳边,低低的说一两句话,太太抬头微微的一笑,这些情景也时常使这听诗的人,暂时,完全的把耳边的诗句放走。 Daisy是我们太太赠嫁的丫鬟。我们的太太虽然很喜欢谈女权,痛骂人口的买卖,而对于“菊花”的赠嫁,并不曾表示拒绝。菊花是Daisy的原名,太太嫌它俗气,便改口叫Daisy,而Daisy自改了今名之后,也渐渐的会说几句英语,有新到北平的欧美艺术家,来拜访或用电话来约会我们的太太的时候,Daisy也会极其温恭的清脆的问:“Mrs is in bed, can I take any messege?”①—— 太太说:“你看你还不换衣裳去!把彬彬的衣裳也换好,回头客人来了,把她带到这里来喝茶。”Daisy答应了一声,向后走了。 ——彬彬就是画上抱着我们太太的颈项的女儿。她生在意大利。我们的太太和先生的蜜月旅行,几乎延长到两年。我们的先生是银行家,有的是钱,为着要博娇妻的欢心,我们的先生在旅途中到处逗留,并不敢提起回国的话,虽然他对于太太所欣赏的一切,毫不感觉兴味。我们的太太在种种集会游宴之中,和人们兴高采烈的谈论争执着,先生只在旁木然的静听,往往倦到入睡。我们太太娇嗔的眼波,也每每把他从矇卑中惊醒,茫然四顾,引得人们有时失笑。我们的太太这时真悔极了,若不是因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也许他就不再是我们的先生了!但是丈夫终久不比情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对于我们的太太,也有极大的好处。这些小小的露丑,太太对着她最忠诚的爱慕者虽然常常怨抑的细诉着,而在大庭广众之间,也只是以漠然的苦笑了之。 彬彬未生的时候,我们的太太怀着一百分恐惧的心,怕她长的像父亲。等到她生了下来,竟是个具体而微的母亲!我们的太太真是喜到不可形容,因着抚养的种种烦难。便赶紧带她回到中国来。 无怪她母亲逢人便夸说她带来了意大利山水的神秀,彬彬有着长长的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彬彬已很会宛转作态了。可惜的是我们的太太是个独女,一生惯做舞台中心的人物,她虽然极爱彬彬,而彬彬始终只站在配角的地位。 三麻子扮关公,打着红脸,威风凛凛。跟前的那个小马童,便永远穿起绿褂子来配衬关公。关公的靴尖微微的一抬,那马童便会在关公前一连翻起十来个筋斗。我们的彬彬,便是那个小马童—— 远远的门铃响了几声,接着外院橐橐的皮鞋声,Daisy在小院里扬声说:“陶先生到。”一面开着门,侧着身子,把客人往里让。 太太已又在壁角镜子里照了一照,回身便半卧在沙发上,臂肘倚着靠手,两腿平放在一边,微笑着抬头,这种姿势,又使人想起一幅欧洲的名画。 ——陶先生是个科学家。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很缄默。他和我们的太太是世交,我们的太太在“二八芳龄”的时候,陶先生刚有十二三岁,因着新年堂前的一揖,陶先生脑中,就永远洗不去这个流动的影子。我们的太太自然不畏避男人,而陶先生却不会利用多如树叶的机会。见了面只讷讷的涨红着脸,趁着我们的太太在人丛中谈笑,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我们的太太是始而嘲笑,终而鄙夷,对他从来没有一句好话。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陶先生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陶先生也另加青眼了—— 太太笑说:“你找个地方坐下,试验作的如何了?还在提倡科学救国罢?”陶先生仍旧垴坼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他的心微微的跳着,在恐惧欢喜这独对的一刹那。 看他依旧说不上话来,我们的太太又好笑又觉得索然,微吁了一口气,懒懒的站起。彬彬已从门外跳了进来,一头的黑发散垂着,浅绿色的衣服,上面穿着细白绒衣,线绿边的白袜子,黑漆皮鞋。杉彬衣服的绿色,是正在我们太太的衣服和镯子颜色中间的一种色调,Daisy是懂得以太太的衣服为标准而打扮彬彬的。 看见彬彬进来,陶先生似乎舒畅了许多,赶紧站起过来拉住彬彬的手。太太又懒懒的坐下,掠一掠头发说:“彬彬,你同陶叔叔玩罢。陶叔叔整天研究化学,你问他猪肝和菠菜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维他命ABCD?平常妈妈劝你吃这些个,你总不听……” 外面Daisy又扬声说:“袁小姐到。”我们的太太笑盈盈的站了起来。 ——袁小姐是个画家,又是个诗人,是我们太太的唯一女友,也是这“沙龙”中的唯一女客人。当时当地的画家女诗人当然不止袁小姐一个,而被我们的太太所赏识而极口称扬的却只有她一人!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而不守旧,不琐碎,不小方的如袁小姐以外的女画家,诗人,却都多数不在我们太太的眼里,全数不在我们太太的嘴里,虽然有极少数是在我们太太的心里。 我们的太太说,只有女人看女人能够看到透骨,所以许多女人的弱点,在我们太太口里,都能描画得淋漓尽致,而袁小姐却从来没受过我们太太的批评。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有人推测着说我们的太太喜欢袁女士有几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我们的太太说一个女人没有女朋友,究竟不是健全的心理现象。而且在游园赴宴之间,只在男人丛里谈笑风生,远远看见别的女人们在交头耳语,年轻时虽以之自傲,而近年来却觉得不很舒服。第二是因为物以相衬而益彰,我们的太太和袁小姐是互相衬托的,两个人站在一起,袁小姐的臃肿,显得我们的太太越苗条;我们太太的莹白,显得袁小姐越黧黑。这在“沙龙”客人的眼中,自然很丰富的含着艺术的意味。第三因为友谊本是相互的感情,袁小姐对于我们的太太是一见倾心,说我们的太太浑身都是曲线,是她眼中的第一美人。我们的太太说袁小姐有林下风,无脂粉气,于是两人愈说愈投机,而友谊也永恒的继续着—— 袁小姐挺着胸,黑旋风似的扑进门来,气吁吁的坐下,把灰了的乔其纱颈巾往沙发上一摔,一面从袖子里掏出黄了的白手绢来,拭着额汗。她穿着灰色哔叽的长夹衣,长才过膝,橙黄色的的丝袜子,豆腐皮似的的旋卷在两截胖腿上。下面是平底圆头的黄皮鞋。头发剪得短短的一直往后拢,扁鼻子上架着一副厚如酒盅的近视眼镜。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标签为 , | 留下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 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 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 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 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 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9月,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来采挖一种自然的美味。这种植物生长在湖水下面的深深的淤泥之中,茂荣挖到的植物的根茎叫做莲藕,是一种湖泊中高产的蔬菜——藕。 作为职业挖藕人,每年茂荣和圣武要只身出门7个月,采藕的季节,他们就从老家安徽赶到有藕的地方。较高的人工报酬使得圣武和茂荣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场面年年上演。 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老黄的全名叫黄国盛,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老黄,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开始,老黄每隔三天,会拉着自己家里做的七百个馍馍,骑一个半小时的三轮车,到县城里去卖。 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8000多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开始栽培黍。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大约两千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而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中国,从南到北,广袤的国土,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丁村,这个中原最古老的村落,谷物加工的历史已有上万年。附近曾经出土过中国最古老的石磨,证实了这一点。 擀 面,是中原女孩子在成为女人的成长中,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艺。按照中国人的风俗礼仪,过生日贺寿是一定要吃面条的,中国人称为长寿面。为什么中国人过生日 要吃面?面条是怎么成为中国人贺寿的象征?有一个说法是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成为讲究讨口彩的中国人最喜欢的主食。 兰州人都说:自己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拉面开始的,这个有着一千多家拉面馆的城市,每天要消耗一百万碗拉面,是兰州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主食王者。一碗面从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两分钟时间,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门道。 土 生土长的西安人曹石,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组了一个用西安方言演唱的说唱乐队。身兼大学教师、乐队的主唱作词、多种角色的他,在这首最 广为流传,描写三秦大地平民美食的说唱里,一连串列举了陕西几十种诱人的美食,在曹石的歌里,被冠以经典传统的是牛羊肉泡馍。泡馍是最土生土长的西安主 食,吃泡馍最讲究的是掰馍,对西安人来说,这不但是个进食的过程,还是个享受的过程,每个人根据自己喜好的口感,掰出大小、形状不一的馍块,再配以熬煮了 十几个小时的老汤,一碗看似豪爽简单的羊肉泡馍,其实内在精致复杂。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阮次山: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 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 ‘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 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 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 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 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 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 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 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 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 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 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 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 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 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 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 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 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 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 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 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 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我的证据是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其他人更聪明?因为希腊的文化来自古菲尼基人,我们知道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音的 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就思维速度来说,它是一大倒退。因为,为了筛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仅仅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当然比现 在任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则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了好几倍。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来 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栽体,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就像me的四 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成了后来的现象。论坛上曾经有人问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 语,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我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 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 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 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根本的原因还是英语的发音种类不够。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 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 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 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 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好书推荐-你跟父母相處時間只剩55天!

  文章来源:RainDog 就在母親節的前一天, 我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 這是我第一次被一本書的書名給嚇到了! 這本《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親が死ぬまでにしたい55のこと), 是日本親孝行実行委員会所編著, 漫遊者文化翻譯的一本書; 假如你的父母親也已經到了五六十歲, 而且你也沒和他門同住的話, 那麼我們實際和爸媽媽相處的時間, 全部加起來, 說不定還不到50天了!!!   這是多麼殘酷, 卻又如此真實的數字, 看著這個數字, 眼睛就像直視中午的烈陽般刺痛呀! 而如果想讓日後的遺憾少一點, 這本書中分享了55則可以讓父母開心的生活小事, 每1則都是1個真實的故事; 有些光看標題應該就能瞭解, 也些則是要看內容才能體會 …… 1. 幫父母揉揉肩 2. 請母親讓你看媽媽手冊 3. 和父親玩傳接球 4. 親手作菜給父母品嚐 5. 教父母如何傳簡訊 6. 幫父母刷背 7. 讓父母抱孫 8.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标签为 | 1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