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感觸-Life

“温良恭俭让”–关于台湾(韩寒,陈丹青)

  日常的台湾(陈丹青)  【我短暂的旅行印象必定表面肤浅,但我所看重的正是这点浅表。假使社会的浮面与浅表都不好看,不看好,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度过每一天……】  从纸媒与电视远看海峡对岸,一片混乱,闹翻天。我曾三次造访宝岛,只是末一回去台北,距今也有12个年头了。上周,因台灣文学期刊《印刻》举办的年度“文学营”课席,去了几天,看望台北的老朋友,兼带访故宫,逛诚品书店——没有阿扁与马哥,也没有蓝绿阵营和贪污案,我看见的只是台灣的日常,日常的台灣。  日常所见不免琐屑而平凡,我的行迹无非是机场,海关,宾馆,街市,搭计程车,看路上的人群,和朋友在酒吧夜谈。台北故宫大幅装修过了,最高建筑“一零一” 的北端现在是诚品的“旗舰店”,楼层内的咖啡座与各种时尚店,已近东京的水准。十多年前位于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正待停业翻修,附近街心花园的吴稚暉铜像,当阿扁主政时,已被拆除了……短暂逗留,我无意核对十多年来的变化,对岛内的政治是非既缺概念,也没意见。我所搜集的密集印象,仅只是交遇过往的生人与熟人,什么印象呢?很简单,用大陆的说法,即“五讲四美”,引祖宗的古语,就是“温良恭俭让”。  台灣人情好,我早就领教的,但那时定居纽约,不以为珍贵,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台北,可就处处看得稀罕,然而难描述。譬如“文学营”主办方的迎送招待,全程没有差错延误,没有横生枝节,大陆做不到这般周详与准确;又譬如宾馆服务敬业到令你诧怪,每个服务生会一再提醒你有访客的留言,额外的请求俱可商量,交代的小事,绝对准时照办;去隔壁连锁店买个卤蛋,摸出一把硬币,掌柜的看我裤袋里零钱太重,不吱声,迅速数过,换给你整数纸币;在故宫买画册,台币不够,人民币能用吗?——台北尚未如香港那样通用人民币,营业员稍有迟疑,进去问过,欢天喜地回说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烦,解决了,比我还要宽慰……礼貌、笑容、抱歉、连声谢谢,都不在话下,办各种琐事,没一次落空、尴尬、被拒绝。我本能预备遭遇粗暴的态度,冷漠的脸,僵硬荒谬的机制,穷凶极恶的生意经,还有,在零星小节上的不专业,不认真,权责不清,或心不在焉——那是我在北京随时随地的日常经验。走在这样的人丛中,我发现只有我自己时或粗心、急躁,在绿灯闪亮前跨越横道线,因为我已像久在此岸的人一样,惯于粗粝的生活,嫌种种礼数与自我克制,太麻烦。  连日会面的新朋旧友则另是一番温良与教养:非常地想要见见,但必定问清你的安排,不使勉强或为难;席间随口应许的事,我倒忘了,不在意,翌日却已悄然办妥,如变戏法一般;谈话间难免涉及人事作品的议论,抑扬有度,不夸张,不渲染,总留三分余地,说是世故,却世故得自然而斯文,一点不是勉强,显然从来如此。通常,台灣对此岸的客人大抵格外地客气,格外热忱,我的留心观察却并非人家怎样待我,而是人家怎样对待彼此,这一看,我随时随处目击的人情,实在并非假装 ——集体性的温良恭俭让,装不出来,也装不像,我所以觉得以上种种情状难以举证描述,并非指社会的精英,而是在街市随处遇见的人。  相比日本人的打起精神事事认真,台灣人的恭谨是有汉民族的温润松爽,不给你看得吃力;相比香港人的凡事规矩兢兢业业,台灣人的周到透着家常的欢然,并不板着脸。细想想,好像在吴、蜀、闽、粤,民间尚存稍许类似的遗风,偶或遭遇,会念及早先的南中国民风大致还好——北地的良民另是一种表现,而今日各大都市的民风民德,还用我来细说吗?  所谓“温良恭俭让”,现代的说法叫做“公德”,也近于如今大陆常说的所谓“底线”。倘若温良恭俭让被养成集体的习性,日常生活便不至于荒败。台灣的种种问题已被说得太多,不提政治状况,只说社会罪案,自我1980年代便在纽约华人报章不断读到,最惊心的是1990年代演艺家白冰冰女儿的被绑架被撕票大案。然而由媒体了解一地,与亲履亲历的经验,实在天差地别,不可混同。我短暂的旅行印象必定表面肤浅,但我所看重的正是这点浅表。假使社会的浮面与浅表都不好看,不看好,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度过每一天?我不关心台灣曾经戒嚴与解嚴,也不关心那里如今实行的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日常,普遍是在底线之上还是底线之下。总之,在台灣,在这短短几天,我有所触动的并非阿扁的遗患或马哥的希望,而是以上微不足道的琐碎。  太平洋的风(韩寒) 空客320降落在桃园机场。飞机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机里正好播放到张艾嘉的《戏雪》,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陈升写下这样的词——“1948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飘着苍茫的雪,如果我知道,这一别就是四十余年,岁月若能从头,我很想说,我不走。”       对于台湾,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里。后来魏德胜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欢的作家,梁实秋,林语堂,胡适也都去了台湾,而且他们都和鲁迅吵过架。当大陆穷的时候,台湾有钱,后来大陆有钱了——确切的说,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钱了,台湾又有了⋯⋯          战火把同一个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峡的两岸,那些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已经被时间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确像优客李林唱的那样,像迷宫一样展开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异乡人,每个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宫。在酒店住下,诚品书店就在旁边。朋友的眼镜架坏了,于是晚上先陪着朋友去配眼镜。我们坐计程车来到了台大附近,进了一家眼镜店。没有声音酥麻的台妹,老板亲自上阵。朋友看中了一副镜框,但要几天以后才能取。朋友说,那算了,我在台湾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别的地方看看。这时候,让我诧异的一幕出现了,老板居然从柜台里摸索出了一对隐形眼镜,塞在我朋友手里,说,实在不好意思,没能帮上你的忙,这个送你,先用这个应急吧。连我这般总是把人往好里想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我靠,哪有这种好事,这里面是有什么猫腻吧?咱还能走出这家店的店门么?       我们平安的走出了这家眼镜店,换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镜店承诺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镜做好,然后那家店的老板用朋友残留下的镜片临时找了一个镜框凑合装了起来,告诉朋友,这个可以晚上用。这两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边眼镜店,还是自己随机找的,要不真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组织方安排的,目的为了让大家增加对台湾的好感。       台湾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游行和抗议横幅,这一切对于大部分大陆游客来说都太新鲜了,于是很多游客守着电视机看晚上的政论节目。我妈妈去年从台湾旅游回来,就说那里太好玩了,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相比之下,台湾人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但给我留下了比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鸿松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个计程车司机。一天早上,我从酒店下楼,打了他的车去阳明山。到了目的地我发现把手机拉在出租车上。我没有记下车牌号。朋友们忙着帮我联系出租车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讯息,我也打给酒店,想让他们查看一下监控录像,确认车牌号。一会儿,我接到了酒店的电话,我问他们,是查到车号了么?他们说,监控录像里讯息太多,还没有查到,但是刚才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开回酒店,把一个手机交给了前台,说是一位从你们这里上车的先生遗落在车里的。。。。。。         说实话,我石化了。我问到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和名字,说我想酬谢你。王鸿松说,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桩,我们都是这样的。他告诉我,前几天刚和几个朋友环岛开了一圈,打算过一段时间来大陆旅行。他说他开计程车就是为了能够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还来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的号是什么,我们可以在网上联系的。这顿时让我觉得两岸关系非常亲密。接着,他继续说,你有脸书么?我说,大陆的互联网没有脸……书。他说,哦,对哦,是哦。我不和你说了,有客人了,再联系哦。         也许是我的命好,遇见的都是好人,也许是我走的肤浅,几乎所有人都和气。毫无疑问,如果我在台湾多停留几天,我当然能看见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许他硬件不够新,也许他民粹也涌现,也许他民怨从不断,也许他矛盾也不少。没有完美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         这篇文章里不想谈论什么政治和体制。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写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这些失落并不是来自于这几天浅显的旅行,而是一直以来的感受。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前几十年教人凶残和斗争,后几十年使人贪婪和自私,于是我们很多人的骨子里被埋下了这些种子;我失落在我们的前辈们摧毁了文化,也摧毁了那些传统的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信仰和共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美丽新世界,作为晚辈,我们谁也不知道能否弥补这一切,还是继续的摧毁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我失落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以免哪个地方说过了线;我失落在当他人以善意面对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我失落在我们自己的文艺作品很少能够在台湾真正流传,而能在台湾流传的关于我们的大多是那些历史真相和社会批判,更让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们自己买了回去,用于更加了解我们自己。除了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我们几乎对一切都冷漠。这些冷漠和荒诞所催生的新闻都被世界各地的报纸不停的放在头版,虽然可以说这是官方的错,但无奈却也成了这个民族的注释。         是的,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纵然他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而我们,纵然我们有了丽兹卡尔顿和半岛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们的县长太太也许比他们最大的官员还要富有,我们随便一个大片的制作成本就够他们拍二三十部电影,我们的世博会和奥运会他们永远办不起,但走在台湾的街头,面对着那些计程车司机,快餐店老板,路人们,我却一点自豪感都没有。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个民族的一切,别的国家不会因为你国的富豪疯狂抢购了超级跑车和顶级游艇而尊敬你的国民。坐在空客330的机舱里,飞翔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好书试读-《目送》龙应台

作者: 龙应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9年10月 页数: 281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2911 内容简介 · · · · · ·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作者简介 · · · · · · 龙应台 近年来常驻三个地址: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目送”试读 ······ 整理卧房抽屉的时候,突然发现最里头的角落里有个东西,摸出来一看,是个红色的盒子。 这一只抽屉,塞满了细软的内衣、手绢、丝袜,在看不见的地方却躲着一个盒子,显然是有心的密藏,当然是自己放的,但是,藏着什么呢? 打开盒盖,里头裹着一方黑色缎巾,缎巾密密包着的,是两条黄金项链,放在手心里沉沉的;一个黄金戒指、一对黄金耳环,一只黄金打出的雕花胸针。黄澄澄的亮彩,落在.. 《目送》试读 代序 你来看此花时 整理卧房抽屉的时候,突然发现最里头的角落里有个东西,摸出来一看,是个红色的盒子。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标签为 , | 留下评论

留美学生如何应对警察的审问--详细攻略!!

说道审问,我想首先我们要讲清楚什么是审问。举个例子,你在高速上超速了,警察在你后面闪着警灯让你停下。这下面发生的所有对话,哪怕是向你要驾照,都属于审问的范畴。你们的所有对话,都有可能日后成为陈堂证供。很多人在这里会犯一系列错误,导致日后上诉都无门。 警察问:Are you in hurry? (从最没有攻击性,轻松的问题开始) 你恐怕回答是,或者编了个什么理由。 Do you know what’s the speed limit here? 这个问题无关紧要,怎么回答都可以。Do you know how fast you were travelling?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问题等同于你杀了人,警察问你怎么杀的。如果你回答:我是超速了,只不过一点点而已,恐怕五英里都不要到。那么以后再厉害的辩护人都难在法庭上帮你免罚单了。我在交通法庭上见过律师当庭证明警察的测速雷达的误差到了荒唐的地步,但是案子还是因为当事人的这句话输掉了。正确的回答是:I know, but I’d rather not say. 在我继续下面的内容之前,我想问问每个看到这篇日志的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审问这么个东西?或者警察为什么需要问你问题? 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警察什么都不知道(装作什么都知道),所以才需要问你。如果警察什么都知道且有充足的证据,他会直接去District Attorney Office找Prosecutor直接起诉你而不是来和你浪费时间。所以,审讯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人的各种心理特点,从你口中套证据,更可怕的是经验丰富的审讯人员可以让你把不是你做的事情也让你感觉是你做的,心安理得的写下供词然后签字画押,整个过程就好像Inception。 你已经知道什么是审问了,那么反审问是什么?反审问是利用各种办法干扰,中断和审问人员的交流。这其中的手段和理论非常复杂。侥幸的是大家在美国,没有刑讯逼供(恐怖份子除外)。最管用的一句话就是:I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也许整部电影都是为了这句台词!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曾经》 我很挑剔,我很难搞,我讲话难听,我常常脸臭,可是那就是我啊。我就是没有办法像你一样听话顺从又牺牲奉献。就是因为我没有这么伟大,我就不配爱人,我就不值得被爱吗。——《爱》 最华丽的冒险是与你相守。——《飞屋环游记》 如果没有你,如此的良辰美景,将与何人诉说?《天使爱美丽》 I am in the dark……我在黑暗中——《闻香识女人》还有最后的那一段演讲,让多少人神迷。 即使我们每天都做许多无用的决定,但某天的某个决定会改变我们的一生。——《西雅图夜未眠》 走了那么多弯路,但是终于回到了最想来的地方。——《恋空》 “ 我喜欢你” “为什么” “因为乌鸦像写字台” “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 “因为我喜欢你” ——《爱丽丝梦游仙境》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的问题,因为没有理由。 你完整了我的人生,但我却只是你人生中的一章节 You made my life ,Holly,but i‘m just one chapter in yours ————《附注:我爱你》 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向左走,向右走》 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的!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简爱》 最喜欢的那个,永远都不是身边那个——《前度》 如果我们将来偶然相遇,那也很好啊,我们会成为朋友。——《one day》 有比恋爱的痛苦还严重的事?——《真爱至上》死小屁孩。。。 不管明天发生什么事,把握好今天。——《one day》 … 继续阅读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

谁能花光谁所有运气~

明年今日里林夕写到:在有生瞬间能遇到你,尽花光所有运气。 这说的是失恋,更是对爱情的失望。年轻时候的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再来的也快,像是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一把火烧尽,一场雨又破土而出。慢慢的再长大些,爱情来的还是很快,去的慢了,再来的就更慢了,就像是发展到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破坏后很难恢复。 记得某一部电影里,一个年轻女孩儿突然在机场安检处问三十多岁的工作人员:“你失过恋吗?”工作人员缓缓抬起头来,笑了笑说:“你回头问问后面排队的,谁没有。” 年轻人总是觉得,恋爱是一件天大的事儿,失恋是一件比天大的事儿。后来经历了感情炮火的洗礼,发现失恋仍然很大,但似乎不能归结为“事儿”,因为但凡是事儿都有个来龙去脉,总有一个可以了解的方法和时间点。而失恋更像是“此意绵绵无绝期”的阻尼振动,你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努力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去针对的,像极了情绪砧板上一块硕大的鱼肉。 那么失恋究竟是失去了什么呢?根据我并不丰富但深刻的失恋体会,我觉得称之为“失恋”的这个东西,失去的是三个东西:过去的付出、现在的习惯、未来的期待。 1.过去的付出。 我们在爱情里有一个默认的逻辑,就是:恋爱的目的是要走到婚姻,并且终老。当然,我并否认这是一个美好的事情,但是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能够这么麻利打通关的实在是少数。换句话说,我们都在以一件低概率作为目标,其实数学期望值是很低的。但是又正如买彩票,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会是中奖的那个,而爱情里所有人也都觉得自己会是小概率的一个。 同时我们自然而然把付出看做是结果的重要变量,且不说是什么形态的曲线,但至少在人们的期望里是正比关系。所以我们会不自觉把爱情看做是投资——回报的关系。在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付出不可取回的成本。 简单来说就像是面前有一台机器,你投一定数量的钱进去,机器就会送你一份大礼。然后你先投了100,发现没有反应,于是又投了100,还是没有反应,于是又投了100,还是没有反应……这时候,你就面临沉没成本的问题,如果不继续投,之前的付出完全没有回报,如果继续投,又不知道会不会是套进去更多。 而无论是分手还是被分手,作为沉没成本那部分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是不可收回的。而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儿。 2.现在的习惯 谈恋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改变很多生活习惯,两个恋人之间不自觉的建立了一种相互参照和影响的体系,当这个体系被打破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力突然失去了反作用力,打破生活的平衡状态。 在失恋期,最让人难过的不是大的事情,反而是一些微小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儿。正如小艾在歌里所唱的:Everything reminds me of you.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然后由此会产生“如果我们还在一起,会怎么怎么样”的联想,进而不自觉的造成对比,强化了差异感。 失去“现在的习惯”这个因素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可以通过再找一个人来弥补,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至少诸如无聊有人陪你说说话、逛街有人帮你提包、早晚有人请安、拉屎没带纸有人给你送之类的事情是可以有很好替代效果的。 身边有很多人,他们恋爱衔接相当紧密,很少会有独自生活的时间,他们对于恋爱的期望和希望从爱情里得到的更多是保持恋爱所养成的习惯。如果从之前文章里所提出的三个需求的程度来看,就是一直满足陪伴需求。 之前听人说,失恋不过是青黄不接。但我一直认为失恋期不能简单定义为上一段恋情结束到下一段恋情开始这段时间,因为失恋是一个心理状态,并不能简单用生活状态来定义。就像一句话所说的,新欢虽欢,但毕竟是欢,旧爱已去,但终究是爱。 3.未来的期待 这个部分是最虚的,但是却是最难以割舍的,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大多时候都会好于未来所能达到的生活,而内心不断去憧憬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像是心理暗示,认为就会那样。当一段关系结束以后,所有“可以实现”的未来都不可能实现了,心理的沉没成本更大。 除了期待的沉没成本以外,如果某个人对于两个人的未来做出了计划,由于爱情在生活中比重较大,当关系结束后,这个未来计划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无法实现。而生活规划是会切实影响到当下生活的,比如两个说好去一个城市,一个人去了,另一个人后来又不去了这种状况,就会对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人生被放鸽子的感觉,其实和吃饭被放鸽子的感觉虽然程度不同,但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吃饭被放鸽子,你还可以以后放回来,人生被放鸽子就真的给放远了。 关于失恋失去的东西,其实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分,而基于这三个方面也可以再深入细化,但这些东西不过是盲人摸象,不可能探其究竟,所以也无需太过执着。 其实,失恋最大的负效果,是改变你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的期待程度、对爱情相信程度。听说很多人知道了韩少和小四最后没在一起,都不相信爱情了。很多人失去了一个很爱很爱的人以后都会觉得不再会更爱谁了。 其实想想,身边有多少叫嚣着不再相信爱情的人,某天还是奋不顾身;有多少号称不恋爱的人,不也成为了妹王;有多少经历了长久爱情最后分手的,不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离你而去的那个人,最残忍的事情真不是你们没有走到最后,最残忍的事情是: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遇到一个姑娘,像当初遇见你一样;我会和她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像当初我们开始时那样;你会从我生活淡到不是朋友提起都不会想起,像当初我淡忘了你心理在乎的她一样;我会爱她超过爱你,就像当初爱你超过爱她一样…… 总之到了最后,你既不是朱砂痣,也不是白月光,只是一段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选择性留下的记忆。我现在所站的地方,也不敢叫做灯火阑珊处,你所走的路,对于我来说也不叫远方。 其实看看周围人和自己,想想这些年经历的人和事情,会突然顿悟一笑:谁又能花光谁所有运气? 布川Winbert 2012.02.16.    

发表在 生活感觸-Life | 留下评论